新丝路

字:
关灯 护眼
新丝路 > 从大周开始 > 第 048章 置办产业,会试开始

第 048章 置办产业,会试开始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分红。

    卫允很清楚,这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,也不会有白吃的午餐,他既然搭了秦家的船,借了秦家的力,那自然要对秦家做出回报。

    尽管在秦侍郎的眼中,区区一间铺子的两成红利,根本就可有可无,但卫允却坚持,一码是一码。

    秦家的恩情要记,但利润分成也要给,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。

    因新宅子还在打理,卫允索性决定一直在秦府之中住到年后,一则在秦府之中可以全心温书,不需要考虑其他,二则是有秦伯毅这么一位,曾经二甲进士的师伯在,不论是经义策论,还是诗词歌赋,他都能指点卫允。

    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作为户部侍郎,正三品的朝廷大员,对于明年春闱,他知道的东西肯定要比卫允多多了。

    就譬如主考考官是何许人也,他的兴趣爱好,喜欢的字体,文章的风格等等,这些都是能够影响到这次会试成绩的重要讯息。

    卫允可不是那些个迂腐的老古板,非要讲究什么公平公正,死抱着不放,这本就不是一个公平的时代,他讲公平,别人可一不定像他一样。

    能够有这样在朝廷律法允许范围之内的捷径,他自然不会放过,而且这些本就约定俗成的东西,朝廷也从未禁止过,毕竟能够写出不同风格的文章,同样也是能力的体现。

    秦大爷和秦玉章这两兄弟相比的话,秦玉章显然要更加的博学,涉猎极为广泛,除了经史子集之外,便是在天文地理,道家典籍,佛门经义上面也有涉猎。

    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博而不精自然也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但秦大爷就不一样了,昔年二人一同进学之时,便以科举入仕为目的,专攻经史子集,策论文章,使得他在这上面的造诣,要超过卫允的老师秦玉章不止一筹。

    况且不论怎么说,秦大爷也是二甲进士出身,而且名次颇为靠前,和秦玉章一个小小的举人完全是两个档次。

    是以卫允住在秦府的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头,从他的这位便宜师伯哪里获得的好处,是极为丰厚的。

    尤其是秦侍郎时不时的还会和他说一些朝堂之上的事情,开阔卫允的眼界,增加他对于朝局的认知和理解,使卫允能够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朝廷的风向,这对于卫允的策论而言,无疑是有巨大好处的。

    新年刚过没几天,卫允便告别了这位热心的便宜师伯,带着小白杨和两个贴身丫鬟,住进了自己在积英巷的新宅子。

    占地足足五亩多的新宅子,比起卫家在稻香村老宅要大上许多,其中的装饰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两者之间的区别,可谓萤火之于皓月!

    亭台楼阁,雕栏画栋,小桥流水,园子里头还中了不少的珍惜树木,后院之中,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池塘,池塘边上堆有假山,塘中还养的有几十条鲤鱼。

    卫允直接住进了最大的正屋,秦府的管家还依着卫允的嘱咐,令人在前院开辟出了专用的书房,兵器库,以及一个颇为宽敞的演武场,专供卫允习练武艺之用。

    卫允要求的那几个大书架也早已安置妥当。

    这样的宅子在汴京城里头只能算是普通的,那些个世家勋贵们的宅子,哪一个不是占地数十亩,雕栏画栋,亭台楼阁,美轮美奂的,花费动辄便是几十万两银子。

    卫家这个区区五亩多一些的小宅子,买下来不过花了三万多两银子,在偌大的汴京城里头还真算不上什么。

    不过卫允倒是觉得正好,卫家又不似那些世家勋贵那样,一大家子几十口人住在一块,自然需要更大的空间。

    如今卫家的主子满打满算只有五个,若是再算的精细一些,连小卫氏夫妇都只能算是丁家的人,而不是卫家的,还有旭哥儿和子衿不过是两个小屁孩。

    一月中旬,卫允在扬州之时的同窗兼好友,原先的小胖子柳存也来了汴京,不过他的目的却和卫允不太一样,卫允是为了参加二月份的春闱,而他则是为了进国子监读书。

    原因其实也很简单,作为淮南柳家的孙辈人物,柳存十二岁中秀才,十五岁中了举人的消息传回了柳家。

    类似于这样天资出众的柳家嫡系子孙,自然会受到家族的重视,加大培养的力度,于是乎在柳家的活动下,柳存被送到了汴京的国子监进修。

    为的是在下一次的会试和殿试之中,取得一个好的名次,最好直接就进一甲。

    其实若只是进修的话,卫允觉得柳家自己教导柳存要远比进入国子监什么的应该会强很多,但柳氏一族是否有别的什么考量,那卫允就不得而知了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